与海尔曼太通(HellermannTyton)中国区总经理尼克拉斯(Niklas Ruud)的访谈,如沐春风。这也许跟他生长在瑞典有关,亦或是源自于扎根中国十余年的豁达。
2009年尼克拉斯以学生身份来到中国,由此展开了非同凡响的人生旅程。毕业四年后担任总经理,随后获得赏识加入科尼起重机设备公司(Konecranes),几年间便从叉车事业部总经理晋升为北亚区业务主管。2019年,在生产行业累积了一定的管理经验,他选择独立创业,开设了管理咨询公司。2021年,海尔曼太通向尼克拉斯抛出担任中国区总经理的橄榄枝,他决定把握机会,重回跨国企业的管理层行列。
“在我们这个行业,一切都变化得很快。我总会突破自己的舒适区,这样才能让自己快速地成长进步。”关于蜕变与转型,他如此诠释。
海尔曼太通1935年创立于德国汉堡,以制造电缆扎带和固定件起家。历经80余载,如今在世界各地设有18个研发及生产中心,其业务遍布全球。
在中国,海尔曼太通的总生产面积达20,850平方米,拥有超过800名员工。2022年,海尔曼太通中国的年营收超过16亿人民币。
尼克拉斯刚加入海尔曼太通这个大家庭,就遇上制造业的重大危机。新冠疫情导致原材料价格上涨,公司生产受到影响。初上任的他立即着手生产运营的改革与调整。
“依市场需求来看,我们的制造周期很长,不过我们却拥有强大的仓储能力。这意味着我们有很大的潜力。”
尼克拉斯从过往的工作管理中总结经验。除了将原料供应本地化,同时自己生产制造原材料,对于精益生产管理(简称精益)十分熟悉的他也将这一管理理念引入海尔曼太通。
“精益有助于优化运营的流程,缩短交期,并在提高生产力的同时保持质量水平。精益也能帮公司培养具有高度应对能力的优秀团队,有效地解决接下来可能遇到的问题。”
引进精益花了半年时间,为公司未来“精益化”做好了铺垫。接下来,海尔曼太通将对订单处理、生产和物流等流程实施新策略,从而缩短生产周期,同时降低运营成本。尼克拉斯对于公司的运营转型信心满满:“凭我们对精益管理和本地化战略的坚持,相信公司一定会更具有竞争力,更好地为客户服务,并带来更健康和持续的业务增长。”
精益管理除了能优化公司运营之外,也是数字化和智能化制造的基础前提。这是尼克拉斯坚信的。
“只有系统化地‘精益化’流程,我们才能在数字化和智能制造方面走得更稳、更远,并从中获益。至于本地化战略,其实和精益的理念相同:让我们具备更强更灵活的应对能力。本地化代表公司能快速响应客户的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同时为我们带来显著的成本节约。”
大动作改革的背后,源于尼克拉斯制造业多年领导经验的积累。自前公司科尼开始,尼克拉斯便秉持一个原则:将人才的培养作为重中之重,人才是企业的根本,到了海尔曼太通,他仍坚守培养人才的理念。
“在我看来,人才永远是最关键的。人才能够创造出不同凡响的成就;没有人才,即使公司再机械化、智能化,也无法很好的运转。员工的创新能力决定了公司的潜能,在开发新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新冠疫情肆虐期间,把员工的安危放在首位。海尔曼太通全面加强安全措施,为所有人员提供高质量的口罩,并且每天进行体温检测。
“一切为了保证人员安全。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我们将重点转移到安全生产,并尽最大的努力维持公司的产量。”
他说,优秀的人会感染和带动周围的同事。慢慢地,整间公司呈现出积极向上的氛围,促进创新和创造能力。企业想蓬勃发展,其根本在于人才的创意思维和节奏。以人为本,尼克拉斯似乎早已参透其中的道理。
从瑞典到中国扎根快15年,尼克拉斯将中西管理模式结合的堪称完美。瑞典的创意变通配上中国的人情世故,让他从容自如。
“瑞典和中国是两个很棒的国家,两国人民也都很优秀。老实说,我就是因为中国的社交文化而变得更豁达、开朗。中国料理非常美味,(聚餐时)大家心情都很好。”
在中国工作改变了他。尼克拉斯解释:“当你在一个新环境中,最有效的适应方法就是改变自己。专注于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才能足以应对各种问题的出现。”
访谈中,不难发现尼克拉斯身上透露着一股闯劲,但是如何长期保持激情和热忱?
“最重要的是当‘生活的学生,保持空杯心态’。在我们的行业中,技术发展迅速,为了跟上步伐,我必须通过与员工、客户交谈,及时了解最新的政府政策来掌握市场方向。培养员工,同时吸收新知识,进而让工作保持精彩刺激。”
凭借对生活的热爱和付出,尼克拉斯在个人生活中也斩获了众多荣誉:被授予“无锡市人民友好使者”、“无锡市新吴区优秀总经理”;荣登海尔曼太通杯摩托车拉力赛和海尔曼太通杯业余篮球邀请赛的冠军宝座,以及在钓油岛越野摩托秋季赛业余组中勇夺冠军头衔。
也许,这一切都与尼克拉斯的人生座右铭有关。
“我始终相信‘有志者事竟成’这句话。因此,当我遇到问题时,绝不放弃,竭尽所能去解决。这也是促使我保持激情,和团队一起将公司推向更高峰的另一个原因。”
目标锁定,他继续在人生道路上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