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2年北京冬奥会,中国贯彻科技办奥和绿色办奥理念,在科技创新与建造技术上取得多项成果,创造多个新纪录。而冬奥会后,比赛场馆可继续使用于其他用途,展现建筑物的适应性和规划时的智慧巧思。这一页页精彩篇章,由数坚韧不拔的幕后工作者共同写下。

迎雪筑梦破冰前行

 

2022年北京冬奥会,中国贯彻科技办奥和绿色办奥理念,在科技创新与建造技术上取得多项成果,创造多个新纪录。

而冬奥会后,比赛场馆可继续使用于其他用途,展现建筑物的适应性和规划时的智慧巧思。

这一页页精彩篇章,由无数坚韧不拔的幕后工作者共同写下。

全球首个“双奥之城”

北京是世界上第一个举办过夏季和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双奥之城”。秉承节俭和可持续方针,北京冬奥力求最大化利用现有场馆和设施,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启用的比 赛场 馆 如 国家体育场“鸟巢”、五棵松体育中心、首都体育馆、国家体育馆等也都升格为“双奥场馆”。

作为奥运篮球比赛场馆的五棵松体育中心,将是冬奥会女子冰球和部分男子冰球比赛的场地。场馆历经8个月加装制冰设备和除湿系统改造,可以实现在6小时内完成 冰 球、篮球,两种比赛模式的转换。

首都体 育馆 在 20 0 8 年承办了排 球比赛,这次冬奥将成为短道速滑和花滑选

世界首座“冰水转换”场馆

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在冬奥申办成功后开始向“冰立方”转换,以承接冰壶项目比赛。这是世界首座游泳池与冰场能相互转换的场馆,亦是冬奥史上体量最大的冰壶场馆。

冰水转换工程令人赞叹,由10多组科技团队历时两年研究实践,通过5个步骤完成:放空水池、搭建钢架和支撑结构、铺设保温层和防水层、安装可拆卸制冰系统、最后制作冰面。

冬奥结束后,场馆将随季节进行场景转换,春夏秋为“水立方”,冬季则为“冰立方”。转换过程需要20天,结构可拆卸并可重复利用,贯彻了奥运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奥运史上首届全绿电奥运

北京冬奥会将实现碳中和,全部场馆将100%使用绿色电力供应。通过世界首个柔性直流电网工程——张北柔性直流电网工程,创新性地将张家口地区的清洁能源引入北京,使北京冬奥会成为奥运历史上第一个全面使用绿色清洁能源的奥运会。

世界首例永久保留滑雪大跳台 + 冬奥史上首座工业遗址再利用场馆

首钢滑雪大跳台,在设计中融入了敦煌壁画的“飞天”元素,因此得名“雪飞天”。它是北京城区唯一的雪上场馆,也是世界首例永久保留和使用的滑雪大跳台场馆。冬奥赛后,将成为专业体育比赛和训练场
地,也让公众进行休闲活动。

滑雪大跳台选址首钢老工业园打造,是冬奥史上第一座与工业旧址结合再利用的竞赛场馆。周边的老厂房在经过修缮与改造后,能满足冬奥会比赛、转播、观众服务等多项功能。

此外,赛道在建设时已预留了出水口,能根据需求将大跳台改造成滑水、滑草等用途。下方的体育广场和观众区,还设置了氛围照明系统,未来将可举办演唱会等大型活动。

亚洲冰面最大 + 全球首个二氧化碳制冷竞速滑冰场

与“水立方”和“鸟巢”比邻的国家速滑馆“冰丝带”,一经问世就备受瞩目。建筑外观设计犹如22条飘逸丝带,就像运动员高速滑冰时留下的轨迹。

作为冬奥会唯一新建的冰上项目竞赛场馆,“冰丝带”拥有1.2万平方米冰面,是亚洲冰面最大的竞速滑冰场。

这里也是全球首个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的速滑场馆。这项碳排放趋近于零的技术,是全球最先进环保的制冰技术之一。

“冰丝带”在设计上涵盖了多项创新技术难点,外墙由3,360块曲面玻璃拼装而成,顶上的天幕是相互交错的索网结构,用钢量是传统建筑结构的四分之一,既挑战了现有建筑的工艺极限,也体现了绿色环保理念。

全球首创!时速350公里高铁内5G超高清演播室上线

为赛事打造的北京冬奥列车,将联通北京、延庆、崇礼3大赛场。

列车配备了5G超高清演播室,是全球首次在时速350公里的高铁列车上,依托5G技术打造超高清直播演播室。

此外,列车增设了智能行车功能,可实现全球首见的时速350公里自动驾驶,具备车站自动发车、区间自动运行、到站自动停车、车门自动控制等功能。列车也首次采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配置千兆以太网,让乘客畅享网络。

车厢内部设计人性化,应用智能环境感知调节技术,能自动调节车内温度、灯光、车窗颜色等。车厢增设了滑雪器材柜、兴奋剂检测样本存放区。其中4号车厢是无障碍车厢,座椅可全部拆除,设有轮椅存放区、无障碍卫生间及站台补偿器,适应冬残奥会所需。

世界唯一山谷间跳台滑雪场

位于张家口赛区的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是世界唯一一座建在山谷间的跳台滑雪场,也是本届冬奥最难盖的竞赛场馆。为了屏蔽或减弱横风,以有利于运动员发挥,因此选择这片山谷间的碗状场地。

它也是世界上首个采用全钢筋混凝土超长框架结构、首个在顶部出发区设置大型悬挑建筑物、拥有世界上最长的跳台滑雪赛道,和全球最具设计感的跳台滑雪场馆。

顶部的圆形俱乐部加上蜿蜒起伏的S型赛道,整体造型就像中国传统工艺品如意,“雪如意”之称由此而来。

未来,除了继续举办跳台滑雪比赛,场馆将开放人们运动休闲:夏季可举办音乐会、圆形俱乐部可举办会展;赛道两边设有可攀爬的楼梯,可开发为极限旅游项目。

史上首个“云上奥运”

“云上奥运”史无前例,北京冬奥将最核心的赛事成绩、赛事转播、信息发布、运动员抵离、医疗、食宿、交通等信息系统迁移至阿里云上。由云计算替代传统IT,承载奥运的组织和运营。

“上云”是重要的绿色举措,以往每届奥运会都需要建设传统IT机房,并在赛事后拆除。“上云”的做法,能大幅减少IT基础设施的成本。

观赛体验方面,视觉智能、算法、AR等技术在赛场的应用,为观众带来更多维度的观看视角,体验身临其境的快感。

冬奥期间,天猫奥林匹克官方旗舰店将升级为“云上超级商店”,供消费者玩互动 游 戏 、获 取冬奥会 和 冰 雪 运 动 知识。奥运史上首个“云会展”也将启动,供奥运会合作伙伴云上参展。

达成“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

201 5 年 北 京成 功申办冬奥会,定下了“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而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统计调查:截至2021年10月,中国冰雪运动居民参与人数已达3.46亿人!

自冬奥会申办成功以来,中国在建设冰雪场地设施、推动冰雪运动进校园、培养冰雪运动后备人才等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冰雪产业因此蓬勃发展,各类冰雪嘉年华、冰雪旅游度假地等不断涌现。

到2022年初,全中国共有654块标准冰场和803个室内外滑雪场,和2015年相比,分别增长了317%和41%。

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2022》,显示2016至2017年间,中国冰雪季旅游人次为1.7亿;2020至2021年,该数字已增至2.54亿;2021至2022年,预计将达3.05亿人次,收入有望升至3,233亿人民币。

助力崇礼县脱贫

有着得天独厚滑雪资源的崇礼县,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号召下,冰雪产业获得飞速发展。太舞滑雪小镇、富龙滑雪场和翠云山银河滑雪场,相继于2015年至2017年开业。更多滑雪爱好者涌入崇礼,国际酒店和餐饮品牌也纷纷进驻。

当地一些冰雪小镇在不断探索下,提出了全季运营模式:在春季主打团建踏青、夏季避暑度假、秋季以山地景观吸引摄影爱好者,让崇礼成为四季度假胜地。

崇礼如今坐拥7家大型滑雪场馆,直接或间接从事冰雪产业和旅游服务人员已达3万多人。曾是国家 级贫困县的崇礼,在2019年5月正式脱贫摘帽。

随着京张高铁在2019年底通车,崇礼进入了“北京一小时生活圈”,进一步提升了当地冰雪产业的发展势能。文化设施如张家口崇礼奥林匹克公园、崇礼华侨冰雪博物馆,也将带动崇礼的体育文化旅游业发展。

3 个奥运赛区。北京主办冰上项 目,张 家 口 主 办 雪上 项目,延庆协办张家口举办雪上项目。

25 个奥运场馆,包括12个竞赛场馆、3个训练场馆、3个奥运村、3个颁奖广场、3个媒体中心、1个开闭幕场馆。

7 个奥运大项,包括滑雪、滑冰 、冰 球、冰 壶、雪车 、雪橇、冬季两项。另有15个分项和109个小项。

109 枚金牌将于19天内产生,是冬奥历史上金牌总数最多的一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