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尽管共享办公行业在过去两年遭受疫情冲击,但根据市场数据分析,未来企业办公需求将趋于灵活化、移动化、科技化和服务化。因此,共享办公空间的需求在防疫限制减少后已经回升,新加坡的Distrii办伴目前更达到了满租状态。
胡燕透露:“不少企业如今采取混合办公的模式,所以我们的客户需求也发生了变化——大公司减少了办公区的使用人数,从原本占据三层楼变成一层楼,小公司则变成只需要灵活工位。Distrii配置的大中小办公空间,正好能满足客户群不断变化的需求。”
Distrii搭建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智能办公应用,包括视讯通话功能等,对于混合办公企业尤为便利。作为会员,还能通行于两国60多个Distrii空间。
“共享办公空间,其实是在现有存量的楼里进行二次创新和改变,让楼的服务更好、价值更高。在未来,我们也会根据科技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服务,让空间的灵活度更高。整个行业都在朝着更有效率、更科技化的方向前进,我们是其中的贡献者之一。”
办公领域之外,Distrii也在2020年选择跨界餐饮业,为办公行业开创先例。旗下餐厅Nalati在疫情蔓延全球时期投入营业,与Distrii二楼的活动空间比邻。
开设餐厅的灵感从何而来?
胡燕表示:“我是一个想法比较多的人,也会站在客户的角度去考虑他们的需求。疫情前,我们的办公空间出租率很高,举办活动的客户很多,但是缺少了餐饮的部分。为了解决这一需求,我们设立了餐厅,把办公、餐厅和活动三个部分结合。在装修餐厅和设计菜品时,也会从商业活动和视觉的角度考量。餐厅的空间挑高,装潢舒适充满绿意,还设有大屏幕,设施很齐全,能让活动更全面、更高级。”
Nalati开张时,新加坡正实施限制行动的全国防疫阻断措施,却刚好弥补了办公空间不能运作的困境。“我们在全国封锁时依然可以送外卖,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新客户,有些后来还转化成我们办公空间的客户。”
今年,Nalati已举办过两场约60人的品酒会,目前也提供午餐套餐、售卖红酒和蛋糕。Distrii也充分利用楼里的空间与商家合作,如售卖眼镜、开办化妆课程;近期更与摄影室合作,让对方使用Distrii的空间进行拍摄,也让想使用摄影服务的Distrii会员享有优惠。
“空间经营者的目标,就是让每个人都能愉悦地在空间里头办事。如果界限太明显,就不利于行业之间的合作。每个人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我这个小时在办公,下个小时在跟人聚餐,既然人们的需求和时间不那么严格区分,那为什么空间要严格区分呢?我们就是要打破这种状态。”
餐厅是Distrii的创新尝试,因反应良好,概念也将从新加坡延伸到中国。胡燕分享:“ 中国那边觉得我们是一个成功案例,最近也向我们吸取经验。Distrii在中国还在拓展,所以在寻找新地点和规划空间时,如果办公楼配套商业,就会把商业、餐饮都规划进去,从原本只经营办公空间,变成综合商业的拓展计划。总体来讲,中国和新加坡都必须持续创新,提供不同的服务来满足不断变化的需求。”
Distrii由房地产发展商和酒店集团共同注资,包括新加坡城市发展集团(CDL)、合福资本、君紫资本与华住酒店集团。“对业主而言,我们的目标是把空间打造得更有价值。作为经营者,我们的经验越丰富、能力越强,对将来的拓展也会更具优势。”
Distrii不仅成功走向海外,更以新理念引领企业的新发展。领导新加坡分行的胡燕,推动着什么样的企业文化?
“我们的文化,就是大家都是平等的,就像一家人。你必须先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的想法。你要相信员工,员工才会相信公司。当公司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以后,就推出创新举措,让发展更上一个台阶。当员工和公司的福利变得越来越好时,员工对你的认可度和信任度就会更高,会更听从你的想法。”
合理授权,也能激励创新。“我们给员工灵活发挥的空间,放手让他们去执行。只要在对公司、员工和客户都有正面影响的前提下,员工们若有任何想法,都有权限去进行。比如和商家谈空间的合作、餐厅该推出什么样的促销活动,这些都是员工们为公司和客户去考虑和安排的。员工被激励后,工作起来更开心。我曾跟大家说,如果你们有不开心,那就说明我有问题。”
强调平等和灵活性的企业氛围,让Distrii在跨领域开餐厅时,能将挑战迎刃而解。
“大部分的人都会把界限分得很清楚,认为自己经验有限,只会或只能做某些事。所以我们在建立团队时,都告诉他们要打破固有的思维方式,将他们的眼界打开。所以员工们现在也会主动为空间的功能和用户的需求做考量。”
中资企业走向海外的成功秘诀胡燕将Distrii的成功发展,归功于国际化和本土化策略。 “到海外发展,必定得融入到本土文化,大比例的雇用本地员工,也必须适应国际化的惯例和政策。如果决策人能够意识到这一点,会少走很多弯路。 很多大型中资企业到海外,还是保留着中资企业的作风和做法,可是具体做执行的还是本地员工,在招聘员工和相处过程中有很多文化差异。融入到本土文化里,对领导者和公司的持续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而各个国家的法律法规不同,这无关对错,如果按照中国的方式而触动了当地的法律法规,肯定是自己吃亏。” 胡燕曾修读国际MBA,也曾旅居欧洲,对文化差异具备意识,“我知道国外的法律体系、人事和财务的准则使用、思维方式、办事逻辑和开放程度都不一样。我也看到很多中国公司在国际化方面没有经验可循,所以我就增强了自己的意识。来到新加坡后,招聘的员工全是本地员工,也完全按照本地的法律法规处理,一步到位,更安全轻松。” 拼尽全力,问心无愧,即是她事业上的成功秘诀。 “你要做自己想做的事,获得自己的成就感,而不是为别人而做。当你做到问心无愧、对自己负责任时,一定也是对别人负责任的。” |